你/妳看懂台灣的新聞嗎
「今年台北市陸續引進⋯⋯」
「近期卻引發家長抨擊⋯⋯」
「擔心消費個資料外洩⋯⋯」
其實內容一大串,相信一般人看完標題就跳過了,但是台灣新聞就是這樣製造出來的☹️🙁😩😫😡
看看下面的文章內容:
3月就陸續引進了,
10月才抨擊?
如果說買牛奶有個資問題🥛
那搭公車捷運呢🚝🚇🚃🚌
文中的:
「原本決議⋯」
這是什麼意思呢,
就是家長會原本就知道而且決定過販賣物品,現在凹說不知道?
一堆人認真看完新聞,
頭上黑人問號❓
其實只要把「人物」代進去就清楚明白了,
原來這個「家長」代表是
綠綠大秘書長的牽手👫
3月引進沒問題,
10月要打柯阿伯了就有問題了
搭公車捷運沒個資問題,
綠綠的老婆是家長會長時,
買牛奶就有消費個資被紀錄的
爭議了
執政黨應當把心思放在執政,把民眾擺第一,怎麼現在打「民眾」擺第一呢?
台灣民眾黨
柯文哲
#李佳玲
#台灣民眾黨
#三民苓雅李佳玲